濟州博物館是擁有貝殼、珊瑚藝術和帶有大海自然色澤的世界貝殼博物館。在進去停車場之前,有一個巨大的貝殼,像是迎接著來訪的游客。我忍不住在想,如果里面那顆珍珠是真的的話。
該博物館館長大概收集了3200個貝殼。據(jù)說,貝殼在越冷的地方,它的殼壁就越厚重,而色彩越渾濁。相反,溫暖的東南亞海域的貝殼,色彩更為華麗,給人一種充滿奧妙的感覺。這里展示的貝殼全是海里撈上來的不經(jīng)任何加工的貝殼。如果不經(jīng)特別說明,一下子看到如此豐富多樣的色彩,您一定會覺得這里是人為裝飾的色彩!但是,這些才是他們最原始的色彩!所以,他們聚集在這里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野生化的展示園。
各種絢麗多彩的貝殼聚集在此。事實上這里沒有關于貝殼的任何介紹文字,而正因為這樣給人一種無言家的感覺,游客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貝殼本身。貝殼博物館是以欣賞為主的博物館,而非體驗館。所以博物館館長非常希望游客們能夠感興趣地去仔細欣賞,如果游客們沒有仔細地去欣賞,而一掃而過的話,館長不免會覺得有些遺憾。
這是海里的珊瑚草,大家是否知道珊瑚是動物還是植物?
也許大多人不會覺得珊瑚是一種動物。事實上,直到18世紀人們也把珊瑚分為植物和礦物。當然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非常明確地把珊瑚分類成刺胞動物。特別是當陽光照射進透明的海水的時候,看上去尤為透亮。
珊瑚草生長在沿岸鹽濕地帶,漲潮時體內(nèi)吸滿了海水,退潮時便曝曬在太陽下,借著陽光將葉與莖干中的海水蒸發(fā)掉,最后則剩下濃縮的海洋養(yǎng)分留在葉子和莖干中。大海濃縮物中第一種重要營養(yǎng)成分就是酵素。此酵素能夠分解海洋中的臟物,進行自凈作用,從而保持了海洋的凈潔。海洋中第二種養(yǎng)分就是鐵分,和酵素一樣都是在珊瑚草中濃縮而成的,至于其他人體中所需要的海水營養(yǎng)成分也都包含在珊瑚草內(nèi)。所以珊瑚草可以說是一種極佳的海洋營養(yǎng)品。這也就是海底燕窩一說的由來。
在“牛島”的海岸邊上原來繁衍很多珊瑚,但由于過度的摘取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幾乎是瀕臨滅絕的程度。
在這里的紀念品商店里,可以購買到館長親手制作的作品。這里確實是具有其他觀光地所不具有的獨特亮點,回去的時候一定要帶上足夠多的紀念品才行。
想要了解更多貝殼博物館信息,請前往貝館貝藏(http://www.zhekoutuan.net/case-1017.html)。
首屆全國科普月暨2025年深圳科普月 | 《守護“藍碳”先鋒·貝類生態(tài)密碼》
2025年9月,首屆全國科普月暨深圳科普月即將啟動。作為科普教育基地,科普月期間,貝殼紅~貝殼博物館將免費向市民開放,并按時間段推出免費科普講解服務。
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?推動綠美鵬城建設》正式啟幕!
為增強公眾海洋保護意識,助力深圳海洋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貝殼紅組織開展2025年公益活動【海洋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教育主題活動之《保護海洋生態(tài)文明·推動綠美鵬城建設》】,以貝殼為紐帶,與市民朋友共同探索海洋生態(tài)與貝類生物的奧秘。